中国太极拳网
当前位置: 中国太极拳网 > 太极研究 > 太极理论 > 内容正文

气势如何产生?如何才能练出太极拳的气势

作者:伟忠 来源:太极拳 发布时间:2017-12-13 14:10:40 【字体:

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武术,是当代人最喜欢的一种锻炼方式,学习太极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,祛病延年,修心养性等好处。在学习太极拳过程中我们要掌握太极拳的一些技巧及注意事项,这个可以方便我们快速入门,而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如何练出太极拳的气势及其作用。只有真正练出“气势”来,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太极拳的精髓,下面太极拳小编就来为大家做相关的介绍吧!新闻对于大家学习可以有所帮助,在实践中能有所提高。

如何才能练出太极拳的气势

气势如何产生?如何才能练出太极拳的气势

首先,我们先需要理解“气势”在太极拳中的意义,才能进一步学习。

“气势”这个词,通常指表现出来的力量、威势。气势是练拳到一定阶段必须研究的,在某种意义上讲,太极拳的气势不上身,拳之精要还没得到。

太极名师陈龙镶谈到太极名家李雅轩的练拳架式时说:“有一种恢宏的气势,有一种不怒而威的神情。”亦有其他太极名师赞雅轩公的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的拳势“气势磅礴,神意内敛,静如山岳,动若江河。”、“其拳架气势雄伟,莫可逼视,舒展大方,大松大柔,刚柔相济。”

由此可见,气势是太极拳修炼者内在的一种呈现。

林墨根先生谈到盘架时说:“拳架中的拳式下盘高一点、低一点没多大问题,关键是气势要好,劲道要对。”太极拳的气势是由人的精、气、神和内在功夫决定的。

气势的大小,是衡量一个人太极拳功夫深浅的重要标志,气势越饱满浑厚就功夫越深,即所谓如武式前辈郝月如先生所说练拳“不在样式,而在气势。” 也就是不重在外形招式,而是重在内气、内劲、内功。

我认为,太极拳是讲究气势,重在内在功夫的修炼,但也不可忽略外形招式的技术规范。外形招式是内在功夫的延伸,内外相合则成架势。拳的气势,是从收放、开合、虚实、刚柔中练出来的。

所以说,想要练出太极拳的气势,我们需要注重内在的修炼。

气势如何产生呢?

气势如何产生?如何才能练出太极拳的气势

练习是杨氏太极拳的,做到 “八面支撑”和“八面转换”,就能产生气势。太极拳之拳架包含了内气、内劲、内功,尤其要按要领练习,深刻体会其中奥妙,知己功夫会在拳架之中练出。

气势的质量是怎样体现?具体表现为太极拳浑圆整体劲,是周身八面支撑而形成的,是充满内气、内劲、内功的太极拳。

太极拳浑圆整体劲就是在日积月累的行拳盘架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,其中,一举手一投足,都要求做到位八面支撑。

前后、左右、上下与里外之八面,即是太极拳修炼中所求的内外相融、完整一气之整体。

所以在盘架过程中,注意上下、左右、前后、里外全面松开撑圆,久而久之,能使拳势浑圆,进而锻炼和增强周身一家的整体劲。“支撑八面”不能单纯从外观上求,以意领形是训练“支撑八面”的根本。

行拳时上要有虚领顶劲,下要有松腰塌胯沉劲,沉肩坠肘,胸虚腋松,气沉丹田,开胯圆裆,可为“支撑八面”奠定基础。

练习中在全身肢体放松的基础上,要有肌肉、骨骼向外松展掤势的意识,要注重随动作的开合,在用意不用力的前提下,让肌肉和骨骼贯穿平衡、对称、中定、稳静的内涵技术向外放松撑开。

按这样方法长期训练,就能不断提高“支撑八面”浑圆整体劲的功夫。“八面转换”是其中的虚实变化和刚柔相济,这也要讲究转换和相济的功夫。

如果内劲内功不充盈,神就难聚,意就难引到位,也就打不出像样的气势。太极拳的气势还要体现神态安然,从容不迫,情绪安逸,充满自信。

太极名家李雅轩在练拳笔记里面多次提及气势,他说:“所谓神者,周身虚灵之气势,莫测之动作,轻快变化之谓也。非咬牙瞪眼,努力使气之说。

所谓气者,呼吸沉着之气,非青筋暴露,鼓包起块,强行呼吸之谓。所谓体者,稳静安舒,动作轻灵之谓。”明确指出太极拳气势的神威不是咬牙瞪眼、努力使气、青筋暴露、鼓包起块,对“气势”的表述是够清楚的了。

太极拳气势的产生及其作用

气势如何产生?如何才能练出太极拳的气势

太极拳属于传统武术中的内家拳,气的产生与运用是太极拳和其它武术大不相同的地方,练习太极拳重视内外双修。

一、气势的产生

做到“八面支撑”,就产生气势。太极拳之拳架包含了各种内功在内,尤其要按要领练习,深刻体会其中奥妙,功夫全在拳架之中练出。

八面支撑其实都是要身体各个部位的上下、前后、左右、内外等不同方位的对向用力,使肢体放长,身体支撑八面,产生出太极拳的劲。如躯干上下的对向拔长:头顶项竖,松腰沉气。

学习太极拳要保持立身中正,不偏不倚,周身协调一致,做到节节贯穿,这样才能产生太极拳的气势。

躯干前后的对向撑拔,含胸拔背。四肢相向的撑长拔伸,肩沉肘坠,胯开膝屈。

在意识调控下,逐渐产生传统上称谓掤劲的太极劲,从而达到技击健身等目的。在太极拳实战中,运用气势能发挥很强的力量,并拿住对方,使对方失去作战能力。顶头悬、尾闾收是上下争力,前推之力必有后撑是前后争力,定势的三尖对正,前落之脚必须与后足蹬力同时到点。

内三合要内不动外不发,外三合要上下相系、同起同落、相对相照、同松同紧等。

顶头悬、尾闾收,即头部百会穴上领和尾闾骨向里回收上下对拉,身躯中正,重心下降,平衡稳定,使人有安定舒适的感觉。顶头悬起,两臂绷开,自有支撑八面的风度。

上下一条线,即百会穴与会阴穴对正,上身则无倾斜之弊,进而肩井穴与涌泉穴对准,从头到足形成垂直之势,犹如旗竖起,立身挺拔,精神抖擞,要有顶天人地的意念。

通过顶天入地,上下对拉,向前之力必有后撑,左右延伸,八方放射的意念锻炼,浑元之气必生,气贯全身而达八面支撑。

外三合,即肩与胯合、肘与膝合、手与脚合,其实质是四肢的根节、中节、梢节三大关节左右交叉相合,肩与胯合,即上肢根节与下肢根节左右交叉相合;肘与膝合,是上肢中节与下肢中节左右交叉相合;手与脚合,是上肢梢节与下肢梢节左右相合。

外三合不在外形,全凭心意用功夫,就是以心行意,以意导气,以气运身。这就进入了内三合的境界,即“心与意合、意与气合、气与力合”,需要明白:外三合是由内三合而达到的。外三合、内三合,统称六合,即上下、前后、左右六面合力,周身一家,

二、气势的质量

具体表现为太极拳的各种劲力。太极整体劲是周身八面支撑而形成的,整体劲是充满内气、内功的太极拳。太极整体内劲就是在日积月累的行拳盘架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,其中,一举手一投足,都要求做的八面支撑。

三、气势的作用

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,前掤、后撑、上领、下沉、丹田之气充盈周身,做到人身处处皆太极,平时处于松柔状态,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一触即发,

总之,要练就浑厚的太极拳气势,就要在八面支撑的身法基础上,内外合一,勤学苦练!

相关推荐
  • 热门
  • 推荐
排行榜
相关章节视频
太极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