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太极拳网
当前位置: 中国太极拳网 > 太极资料 > 太极拳图解 > 内容正文

85式太极拳图解手挥琵琶

作者:小拳王 来源:中国太极拳网 发布时间:2012-02-25 11:07:32 【字体:

 第八式手挥琵琶
    谱诀:怀抱琵琶护中节,静待机势用采捌;    穿缠粘化借他力,信手挥取敌胆裂。
    动作过程
    1.身体正直微前移,重心全部移于左腿,右脚略提起微向前垫步(基本上仍于原地)踏实,重心渐全部移于右腿,胯根内收,身体渐右转约45。,左脚略提,微向前(基本上于原地落下)以脚跟轻着地,脚尖微翘,膝微屈弓,成左虚步。同时,左掌外旋,画弧上举,掌心朝右,掌指斜朝上,食指高与眉齐;右掌外旋,弧形缩回于左肘凹处,稍里旋,掌心朝左,掌指斜朝上,拇指高与肘齐。定势左掌在前,右掌在后,相距约一前臂之长,左右掌成合抱势,稍向右侧身,胸口斜对前方,两肘都略屈下坠,如怀抱琵琶挥弦状。眼通过左掌向前平视(图34、35)。


  技术要领
  1.由搂膝拗步过渡到手挥琵琶势时,身体重心前后置换要立身中正、肩与胯合,不可前俯后仰和起伏过大,两腿虚实要分明,重心转换都要一腿支撑,坐实坐稳,另一腿方可提起垫步踏实或提起前迈,这样才能轻灵,不会双重。
    2.两手的动作都要以腰为轴,做到沉肩、垂肘、坐腕,并随腰的转势,右手回缩后撤要以肩带肘,以肘带腕,以腕带掌指;而左手上举要以肩催肘,以肘催腕,以腕催掌指。做到劲起于脚跟、变换在胸,运动在两肩、主宰于腰,上于两膊相系,下于两胯、两腿相随,劲由内换。上下九节劲,节节贯串,勿令丝毫间断。两肩始终要平齐,两手合拢时略收回后再向前裹合,两掌参差前后呼应,要有前伸挥击之象和缠绕穿化之意。动而短,而劲犹长;神而聚,而意犹远。
    3.两臂随腰向前收合,出手一长一短、一前一后、一伸一屈,三尖相照,前后呼应。胸口不可正对前方,身体稍侧转,胸含内吞,以缩小受攻击面,亦符合含蓄其势,以应敌之变化,而不失其宽绰进退之势。步型前虚后实,虚实分明,不大不小便于进退,以符合侧人竖击、步趋身拥的技击原则。
    4.本势寓意以我臂两腕,贴彼臂腕和肘膊,右掌内旋方有采意,左掌外旋才有捌意。内则一心,外则一身,动静在心,分合在形,蓄我之势,静观其变。
    用  法
    接前势,敌用右手击我胸部,我即含胸,屈右膝坐实,左脚略提,以足跟轻着地,膝微屈弓,成左虚步,套住彼前脚。右掌同时往后收合,穿绕黏贴彼右腕;左掌外旋,粘化黏贴彼肘膊。两膊相系,接人彼劲,定心静气,稳定重心,蓄我之势,静观其变,以伺机势,进行左捌右采,动作犹如怀抱琵琶挥弦状。
    注释说明
    “手挥琵琶"势顾名思义,拳势系仿真取名,侧身虚步,两膊相系,前后手参差成合抱之势,如怀抱琵琶,后手指斜向上,置前手肘凹处,护中节,恰似挥拨琴弦,故名。正如吴文翰先生所说:手挥琵琶势,不说“抱"而说“挥”,真是画龙点睛。当我缚敌一臂,擎引放松,伺机擒纵,犹如琵琶国手,斜抱琵琶素指轻挥一曲《十面埋伏》,外示安逸,内隐杀机。
    《全体大用诀》中说:“手挥琵琶穿化精",沈寿《太极拳体用全诀》说:“手挥琵琶主采捌,穿绕粘化借他力”,都明确地说明“手挥琵琶”势采用的主要劲别是缠绕劲、穿化劲和采捌剪托之劲。再从拳势采用不大不小、前虚后实的虚步步型来看,本势是蓄势待变、以守为主及守中有攻的拳势。  《全体大用诀》又说“回身提手把着封",沈寿《太极拳体用全诀》又说“提手上势合着封,敌若抽身进身挤”,说明了“提手上势”是以“封”为主,也
是蓄势待变、以守为主、守中有攻的拳势。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,加上二式具有相似的身法、步型和步法,都属于内家八桩中的“龙桩”,稍加变化,即可互变,但互变并不说明可以等同和混淆。这是因为二式的劲别及实质内容有较大差异。上文“提手上势"式中已有说明,可见二式具有对立统一的特点。

相关推荐
  • 热门
  • 推荐
排行榜
相关章节视频
太极拳推荐